- 1、自考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 2、自考公共政策重点是什么?
- 3、自考公共政策答题技巧
- 4、公共政策自考复习资料
- 5、湖北公共政策自考怎么学?湖北自考公共政策学习要注意什么?
飞秒号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自考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为众多渴望提升自我、拓宽知识视野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在众多自考专业中,自考公共政策学以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实用性,吸引了众多有志于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学子。本文将围绕自考公共政策学中的简答题这一考试形式,深入探讨其考查要点、备考策略及学习意义,以期为考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的特点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在有限的字数内准确、简洁地回答问题。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决策过程、执行与评估等方面,旨在检验考生对公共政策学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简答题的特点在于“简”,既要言简意赅,又要涵盖要点,这对考生的知识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简答题往往与现实问题紧密相连,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二、备考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的策略
①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备考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首先要扎实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类型、功能、决策模型等。在此基础上,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有助于考生快速准确地定位问题答案。② 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备考时应关注国内外公共政策领域的热点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这些热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练习答题技巧,注重表达简答题要求言简意赅,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答题技巧的练习,如如何准确提炼关键词、如何合理安排答案结构、如何精炼语言表达等。此外,多进行模拟练习,熟悉考试节奏,也是提高答题效率的关键。
三、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的备考资源
备考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考教材、辅导书、网络课程、历年真题等资源。自考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应深入研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辅导书和网络课程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解题思路考生拓宽视野。历年真题则是检验备考效果的最佳工具,通过分析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趋势,把握考查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复习。
四、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的学习意义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的备考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的过程,更是思维能力锻炼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通过学习公共政策学,考生可以深入了解政府决策背后的逻辑和机制,增强对公共事务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同时,公共政策学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这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总之,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作为检验考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备考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只要考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答题技巧的练习,充分利用备考资源,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考生将收获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全面提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考之路虽长且艰,但坚持下来,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自考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自考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如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2、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培养能力:
培养能力通过学习,可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模型路径,掌握具体的决策与分析技术。
3、熟悉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和途径,了解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主要历史经验、教训。
4、运用现代公共政策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公共政策问题界定能力,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和抉择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政策评估能力。
自考公共政策重点是什么?
自考公共政策重点是什么?
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方法:(1)内容分析法。(2)二次分析法
(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自考怎么复习?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只要每天保证2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所有的考试知识。
2、有好的学习方式,可以选择一些权威性的机构购买课程。
3、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做好笔记。自考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记录下考试重点,反复的记忆背诵,考个好成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4、从自己的优势出发选择专业,考生如果特别不擅长某一学科,可以选择没有该学科的专业,充分发挥优势,避开劣势。
5、合理安排职业规划,做到学有所用。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及该行业的发展状况。选择专业最好与自己的工作发展相关。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政策答题技巧
1、选择题(计算机判卷)、填空题(必须记住)、计算题(考试原题)这三个题型务必保证少丢分;
2、考试选择题需要涂答题卡,看清答题卡题号进行涂卡。一定不要答串题号。
3、考试所有答题内容都写在一张答题卡上,考生需要在答题卡指定范围内答题,不许把题写在答题卡要求范围之外,也不许折叠答题卡,不许弄湿答题卡。
4、考试答题卡有贴条形码,一定按要求,不要把条形码贴到规定范围以外。如把条形码贴到规定范围外,造成扫描不上个人信息,考试没有成绩,考生自行承担责任。
6、考试大题部分:多少分写多少行!题号一定要清楚注明大题题号和小题题号,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电脑切不出题,判不出分数。大题答题一定要字迹工整,不要来回涂抹写错的题。大题一定要分几小点答!会写的,一定按照正确答案作答,不会的,按照自己理解的作答,一定不要空题,字迹工整,写满,写的越多,分数越高!
7、名词解释答题方法:如“公共政策”。试卷应该这么写”答:公共政策是:--------------------。
8、简答题答题方法:如“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试卷应该这么作答“答: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影响因素有:----------------------------------------。
9、论述题答题方法:“答:-----------------------------------------------”
10、考试结束,一定要将答题卡及卷纸、草纸一起交给监考老师
11、每科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如想提前交卷,按考场要求或举手咨询监考老师。因每科考试时间比较长,如中途有想去卫生间的同学,需举手示意老师,经老师批准,由老师带领去卫生间。考试时,有问题一定举手示意监考老师。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节 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 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湖北公共政策自考怎么学?湖北自考公共政策学习要注意什么?
在湖北自考考试科目中,很多专业都是需要考到公共政策这门课程的。所以今天小编就来给同学们讲讲这个很多专业都需要考试的课程该怎么复习,在备考时要注意些什么?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政策学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创立了一个新的公共部门管理的知识框架,适应了当代公共部门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政府部门及公务员提升决策和执行能力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趋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这个科目有一定的难度。比社会学概论要难上一个档次。主要难点集中在大题目。答案比较抽象,而且内容很多,难以理解和记忆。
1、建立知识骨架。
2、为骨架填充血肉。
3、找出各部分纵横方向之间的联系。
4、画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6、把这个图中的知识点和具体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填充血肉)。
7、将这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整体移植到大脑中。
也就是说,湖北自考公共政策课程复习时,同学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将课本知识记忆背诵,还需要进行理解,并要学会活学活用,可以找一些历年真题来做,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将所有的知识点真正的掌握了。